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将第一次需要近万亿年才能完成的航行逐渐压缩成千亿、百亿、十亿年,直至压缩到几千几百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问题被发现了,帝国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也在随着研究的进展而不断地增强——帝国可以通过改进秩序场的算法,从而减少虚空信息偏移差对虚点跳跃船带来的侵蚀。帝国可以通过已经固定的数据,定向地改变构成舰船和舰员们的躯体的主材料的性能。甚至,随着帝国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向这里,有朝一日,光圆秩序上同调算法能够完全扩展开来,成为虚空航行的新一代主要算法......
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过,依靠更加直接的技术进步来取得突破......目前还是不行啊。”看完了手里的报告之后,维多维尔有些感慨地摇了摇头。
之前为了对抗巨型恶意元模因,帝国好像把技术底蕴压榨的有点多了。在两万亿年前,大批量的新造物和新技术投入应用,虽然那时的帝国看起来辉煌且强大,但是过度投掷技术储备使其转化成实际成果的后果,就是帝国本身变成了一座尖塔——高耸且尖锐。
而在塔尖上,是没有办法继续搭建新的高塔的。高塔需要坚实、稳定、宽厚的地基基础。帝国必须想办法将自己这座“尖塔”的塔尖和塔身扩展,使得整座尖塔逐渐转变成为一片广阔的高原,然后,帝国才能在这片新的高远的顶端重新建造起新的高塔,并将这一过程不断循环往复。
第三个万亿年,帝国无以数计的生命所做的一切事情对于帝国的依依,就是使得帝国能够将自己在第二个万亿年里过度削尖拔高的“脑袋”重新拓宽。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整个帝国在各个方面都有更加长足的进步,而出现进步与发展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也没关系,远征纪年里......帝国不缺时间。”维多维尔靠在椅子的后背上长出了一口气。在他的面前,帝国的本土疆域如同一枚心核,明亮但细微,而从心核处延伸出去的无数“血管”密集且狭长。在这些“血管”中间,依稀可以看到汩汩涌动的“血流”,那是正在维护航道和正在“修路”的虚点跳跃船们。
在静静地观看了一会帝国延伸至国境之外的虚空航路图之后,维多维尔将注意力收了回来。在他的桌子上整齐地码放着许多晶板,这些晶板之中封装着大量的文件,帝国将重要文件的精确副本存储于烈阳和总旗舰上并且作为一道安全冗余。自己在没有要紧的公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偶尔看看这些备份过来的文件中那些比较新的部分,也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
维多维尔轻轻招了招手,一块晶板便从中飞出,并稳稳地落在了维多维尔手中。
“嗯......这其中的内容是......大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预先设定的预案啊......”维多维尔一条条地看过去,《陌生跨世界文明意外接触应急预案》、《大型信息实体拖曳作业安全规程》、《帝国造物隐藏性能临时提升办法(草案)》......
看起来,自己不需要再多提什么,帝国众们已经能把所有的事情考虑的很周详了。乐观估计,自己估计在已经开始的第四个万亿年里划水摸鱼的时间将会比在第三个万亿年里长出很多......
......
一次性接通如此多的漫长虚空航道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将帝国的无限制抗挤兑资源抽干也做不到这一点。
为了保证工程的稳步进行,引导工程的总师们经过分析研究之后最终采用了分成四阶段的处理方法,即“开通一段、建设一段、维持一段、维系一段”的航道总处理方法。
在这其中,“开通一段”是最先建设每一条虚空航路中最靠近帝国的那一阶段,而具体的建设做法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