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0179、喀秋莎与拿着铁锹的军人!(5 / 5)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莎牺牲的爱人,齐声告诉米国人:放你吗的屁,不!要!脸!

搞不好许多年后,米国人会说:是我们伟大的米国队长冲进圣彼得,在‘凶残’的毛熊联士兵手中救出了喀秋莎们。

蓝星的毛熊国,和地星毛熊国的困境是一样的。

所以,毛熊国的观众已经忍不住了。

忍不住落泪。

忍不住颤栗。

忍不住将眼睛望向了不知道在何方的平行世界地星。

现场的毛熊国观众收声,林轩才拿起话筒:“让我们有请毛熊国的歌手演唱另外两首毛熊国的民谣。”

“《莫希科郊外的晚上》。”

“《伏尔加河船夫曲》。”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树叶也不再沙沙响,

夜色多么好,

令人心神往,

多么幽静的晚上。”

“哎嗒嗒哎嗒,

哎嗒嗒哎嗒,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

踏开世界的不平路!”

毛熊国的民谣,又是另外一种风格。

苏特兰圣歌风格,意呆利美声风格。

毛熊国的民谣,是诗歌。

正对应了那些伟大的毛熊国诗人和作曲家。

毛熊国的民谣,也是乡音。

而同时,毛熊国的民谣,也是军乐。

无论是抒情,还是激烈,还是恋爱,或是劳作,万物皆可军乐。

当两首歌表演结束的时候,毛熊国那边的新闻实时更新。

同时段,毛熊国内,地星版本《喀秋莎》,下载量三千四百万次。

毛熊国一共就一亿三千万人。

音乐的力量,总是那么强大。

曾经,意呆利的游击小组也曾经把《喀秋莎》改成了队歌,指引队伍的战斗。

如今,在蓝星,《喀秋莎》再次成为了毛熊国人心中的热爱。

我之于我爱,异世又怎能变。

我之于我信,异世亦然而已。

现场,无数人为之落泪,为之鼓掌。

弹幕无数人正在缅怀。

他们记住了那个带着欢声笑脸高唱喀秋莎的彼得罗夫。

仅此就够了。

等上台的林轩举起话筒。

“不知不觉,今天的民谣之夜已经过半。”

“仅剩两个板块,龙国民谣与米国乡村乐。”

“让我们先聆听一首由米国音乐家作曲,龙国词人填词的世纪民谣。”

“《送别》。”

送别,由米国作曲家约翰于十八世纪作曲。

由龙国词人李叔同于十九世纪填词。

这位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龙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的全能艺术家。

也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曾经教育出过丰子恺这位漫画缔造者。

不过,他留给龙国最深刻的一课,正是《送别》。

世上无人能不分别,世上无人不听过《送别》。

悠扬的钢琴响起,一群小孩出现在主舞台上。

半遮蔽的体育场上,少见的出现了些许星星。

在燕京这样的大都市,偶然见到星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不知道这些星星是喀秋莎们,还是龙国的先代音乐精灵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