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9章 筑城(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城堡这个东西,从来就不是为了躲在里面当缩头乌龟的,哪怕打几局帝国时代,也该明白没有城堡就难以进攻的道理。

就像万里长城,它的作用显然不是敌人来攻城,守军就在上面往下扔滚木礌石,那是维斯特洛的绝境长城。明长城的存在,意义在于限制敌人的行动,在敌人来攻时掌握敌人动向,然后后方大城的主力部队便出动将之击败。

在己方进攻的时候,城堡给军队提供住宿和储备物资的地方。城堡可以保护周边的农田,在卫所制没有崩坏的时候,还可以动员周围的卫所兵组成军队。

但是到了崇祯年间,长城就只是个妨碍清军补给的障碍物了,野战打不过敌人,什么都白扯。

但即便如此,筑城防守依然是最经济的手段。根据卢象昇任宣大总督期间修长城时打的报告,他认为一丈的城墙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等等都加起来,总造价是五十两银子,如果是在废墟的基础上建设,可以利用原来的地基和建筑废料,还会更便宜一些,三十两就够了。

这是卢象昇写给崇祯的报告,他显然是把经办人员的克扣也算进人工费里的,因为崇祯是绝不可能替他考虑这个问题的,崇祯只会按他说的数给甚至给得更少,如果他不往多了要,一旦钱不够导致没完工,崇祯只会追究他的责任。

其他设施,也就守城需要的大炮等武器装备得花钱,至于城内的建筑,凡是用人力能解决的,那还用钱?除了衙门、仓库这几个建筑需要好材料,得花点钱之外,至于士兵的住所,自打洪武年间明军来到辽东起,就是士兵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建的,从砍树、挖土、烧砖这些准备建材的工作到实际动工,全是士兵的无偿劳役,官府只给政策,何尝给过钱,不趁机捞钱就算好的了,顶多也就是在工程期间为士兵提供口粮。可话说回来,就算不盖房子,你不给士兵饭吃试试?

在辽西筑城,盖房子就更不能算成本了,从努尔哈赤统治下逃出的那些辽人本来也没地方住,在辽西安置他们得盖房子,难道迁到关内他们就能睡山洞、住鸟巢了?

所以,一座像宁远那样周长近一千丈的大城,成本也就五万两银子。

嘉靖年间福建惠安县设县,新建县城,石质城墙长九百八十六丈五尺,高二丈二尺,厚一丈二尺,有城门四座,水门五座,四个有城楼的月城,一千七百多个垛口,两个水关,两个敌楼,三个敌台,五十个望楼,一千七百间房,再加上一条长一千零二十丈、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壕,总共才花了一万五千七百多两银子。考虑到两个时代白银价格的不同和宁远城城墙更高大厚实一些,五万两银子也只多不少。

一座城,就算再偷工减料,起码也得用十年吧,而养一个战兵,十年得五百两银子。一座城的成本,也就养一百个兵。什么天兵天将,一百人就比一座城还顶用,卡彭·贝基和火焰坦克海贼团吗?

现在换成清朝采取守势,道理也是一样,如果不筑城,筑城的花费倒是省了,可城堡周边土地的收益也就没有了,算起来是大赔特赔的。不过,与明朝不同的是,明朝有辽人需要安置,清朝现在面临的却是丁口不足。

所以,清朝不得不放弃一些比较边远的土地,但皇太极绝对干不出像当年高第放弃辽西那样放弃整个辽南的蠢事,金复海盖和旅顺、九连城等战略要地都是要筑城守卫的。清军已经对明军在岳州败给闯军的新式堡垒有所了解,如果清军弃了辽南,闯军在旅顺登陆筑城,以朝鲜和东江诸岛为前哨基地,用水师提供补给,只要闯军决心要在辽南待下去,几千人守城,补给源源不断地送来,清军就得用几万人去攻城。此时的辽南久经战乱,未复元气,道路条件很差,别看沈阳到旅顺才八百里,宁波到旅顺有两千里,可闯军要补给却比清军方便,这么耗下去,清军的开销是闯军的十倍,非垮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