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御前会议 武将世家(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六月十六,随着枢密院新任副使折彦质、种师道二位将领的到任,为了彻底进行军事改制,便在紫宸殿召开了专门的军事方面的会议,到会的有执政兼枢密院使蔡懋、太尉兼枢密院副使童贯、折彦质、种师道及上次召进京师训练京师禁军的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四位见习都虞侯,加上之前召入京师军器监负责研制火器的陈规和跟随童贯一起前去南方平定方腊叛乱的副将宦官谭稹及等人。

众人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兴奋过,自大宋开朝以来,朝廷一直都是重文轻武,真的是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唐、五代相比,大宋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转化,社会的优秀人才不再愿意或主动进入军营,文臣更不愿意改换武职。这一点,在大宋初年宋太祖朝时已经初露端倪。当时宋太祖打算让颇为尚武的文臣辛仲甫改换军职,辛仲甫回家将皇帝之意告诉母亲,结果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真宗时状元陈尧咨射术高超,但他宁肯担任级别较低的文官,也拒绝出任更高级别的武职。即便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范仲淹,在与西夏作战的关键时期,朝廷为了鼓励武事,下令其与文臣韩琦、庞籍、王沿一同改任高级武职观察使,但范仲淹等人接到任命后,先后上书坚决辞之。宋神宗、哲宗朝,以兵略见长,著有《何博士备论》《司马法讲义》《三略讲义》等兵书的何去非,其最大的愿望不是成为著名军事家,而是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武职身份改为文臣。由此可见,在历代皇帝有意推动下,重文抑武思想已经成为大宋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在种种打压武人的制度和政策之下,文臣和武将的差距越拉越大,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将当兵视为低贱的职业,官员不愿从事武职,文臣轻视武将,军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表彰。武将也主动贬损自己的形象,有意向文人靠拢,最终丧失了军人应有的血性。宋代固然再也没有出现军阀割据、武人干政的局面,但是,一批有才能的武将遭到压抑和迫害,无法真正施展抱负、实现价值。今日在紫宸殿特别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而且还都是武将,没有文官的干扰和参与,说明了新皇帝非常重视武将,而且在朝廷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枢密院增加二位副职的武将,这一切都是向外界发出了朝廷对武将的器重及对军事的重视。

为了彻底打消这些武将和武官的顾虑,在他们众人行礼完毕我便首先说到:众位爱卿,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大宋开朝离不开五大将门世家的大力支持,其中最显赫的武将世家便是曹家将,在其第一代人物是开国名将曹彬的影响下,他的七个儿子中有六个是武将,其中曹璨、曹玮最出名,立下过赫赫战功。曹家第三代中的代表人物是曹佾,他官至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封为济阳郡王。到了第四代,曹评担任过马军副都指挥使,曹诱也官至安德军节度使,管理过禁军的马步军。曹家这些将领大多掌管过禁军,担任节度使。

还有就是杨家将,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他原是北汉的将领,后来才归顺大宋。杨业作战勇猛,人称杨无敌。980年,杨业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由于杨业战功显赫,再加上他降将的身份,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986年,杨业兵败陈家故口,为国殉难。杨家将的第二代是杨延昭,他继承父业,继续镇守北方,抗御辽军入侵,立下了不少战功,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然后杨文广先是在西北,与西夏作战,深得范仲淹的器重,后来跟随狄青征讨南方侬智高的叛乱。杨文广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

再有就是高家将,高家将的第一代人物是高琼,虽然不是大宋开国功臣,但他是太宗皇帝的近臣,因此在官场上升迁很快。高梁河之战,第一个赶上来护驾的就是高琼。之后,高琼长期担任重要军职。真宗即位后,高琼成为禁军的最高将领,与寇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