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用。况且,武举人武进士那是要做将官的,他们需要自己用得一手好火器、好战车吗?张兵总说得对,不是还要去兵学院进修吗?”
眼下还没正式开始,他们先在这里争论起这一次武举的科目设置。
此刻兵部的考官和那些观念上更加推崇“智胜”的,觉得武举考试考兵法谋略、天文地理太少了。有些人更是觉得,仁义道德这些儒家经义,又岂能不多考一些?若选拔出来的是不知忠义之人,那岂非将来添乱?
五府和边将考官则知道皇帝这是一级一级地选拔,取得武举人头衔基本上只看武艺,那是给更多底层官兵出头的机会。至于文韬武略,这东西要看天分的!层层选拔,还有进修,有本事的终究会冒头。
军务会议的参谋、皇明大学院兵学院的“五岳”和教授、兵科总给事张经等考官,则都根据各自的理解去发表意见。
“且莫要再争了。”杨一清看时间差不多了,开口说道,“今年武举改制,其中得失,诸位待武举殿试结束后都可具疏上奏。如何才能更好选拔出勇将帅才,这个自然要一科一科改进。时候不早了,我等去校场吧。”
校场之上,俞大猷他们终于等到了考官们到来。
“众武举人,列队上前,听武举会试主考、国务会议总参谋杨一清传陛下口谕!”
众人列队来到了那比武台前,现在,是众考官站在比武台上。
杨一清看着面前的人群:这一批武举人,从整个大明选来入京参加会试的,有将近五百人。
这些人将是皇帝亲自关注的第一批此前默默无闻的将种、帅才。
皇帝有心克复交趾、北击蒙元……那一天,只怕自己是看不到了。
作为首任总参谋,他能为皇帝做的,除了现在就开始好生谋划,也就只有选出一些人才,让如今在卫所与民间里的将种、帅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如今文臣之中的水不仅是活了,更堪称湍急:改革后的衙署里多出来的那么多官位,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沉淀出合适的人选。一年一次的文举乡试恩科,三年一次的会试正副榜,后来者如同潮涌,现任的五品以上都得考虑自己会不会被这大浪卷死。
但军伍之中,武职世袭的规矩之下,如今虽有了降等袭替的计划,却仍旧需要更多刺激才能让之重新活起来。
只有活水,才能养出更多想建功立业的勇将、名帅。
在陕西山西甘肃那边,杨一清整日里都捉襟见肘,大半精力用于稳住下面那么多尸位素餐、但求无过的鼠将。遇扰则闭城固守,平日里蛀食兵血,胆大的甚至走私牟利、杀良冒功。
边镇犹如此,腹地又如何?
这种情况,要从现在开始慢慢改变了。
“老夫杨一清,忝任军务会议总参谋,现传告陛下口谕!”杨一清开了口,声音不大。
有大嗓门的代为传声。
人的名,树的影。
会试就是杨一清主考,现在又有皇帝口谕,重视给得够够的。
陆炳也站在底下,他激动地听着。
皇帝不会亲自来看会试,现在,他要堂堂正正地考过这会试,以武进士的身份走到皇帝面前。
“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武举会试也设正副榜。正榜三十六天罡,武举进士出身。七十二地煞,武举同进士出身。能到朕面前参比殿试的,三十六天罡而已。”
近五百人中,这一百零八人在正榜还是副榜,决定的不只是他们军伍之中授职的起点,决定的还有参与殿试、得到皇帝亲自考较和赐宴的机会。
杨一清看了看眼神渐渐炽热的这些武举人,继续说道:“第一场文试考完,自觉考得不好的,不必气馁!这武举会试,仍旧是各场评分,以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