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章 痛击鞑靼——丛兰(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刑官妄引新例,锻炼成狱,没其家赀。校尉遍行边塞,势焰薰灼,人不自保。”力劝武宗“宜速改而不容绥者”。武宗批允,“疏至,诏悉行之。”对于丛兰的责伐,“刘瑾大恶之,矫旨严责。”给事中张瓒、御史汪赐等刘瑾奸党,亦“希旨劾兰”,“欲中以祸”,丛兰眼看就要大祸临头,然而此时边关告急,丛兰作为边关主将不易处置,刘瑾只好暂且搁置。所幸“数月,瑾诛”,丛兰方转危为安,丛兰不畏权奸、勇斥弊政、心怀社稷的胆略气节,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赞颂,不久便晋升为通政使。

丛兰的胆略气魄,不仅展现在参朝理政上,而且在整军备战、卫国戍边方面也胆识过人,气魄非凡。丛兰入朝为官后不久,即在清理房山草料场、整顿京城防务中表现出非凡的军机处置才能,朝臣无不为之侧目,弘治皇帝由此加封其为兵科右给事中。丛兰从此得以参知军政,襄理军务,由此开始了他卫国戍边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

继续阅读

身为军国重臣、封疆大吏,丛兰全心扑在百姓民生上,全心扑在边防建设上。“值岁旱”,田间干枯,禾苗奄奄,百姓心急如焚,齐向丛兰哭诉求救。丛兰“祷于群望”,清冤理狱,追悼亡灵,斋戒敬天,致使境内“鞫冤系释之”,不日“三边皆雨”,稼禾俱兴,百姓开颜,齐聚督府跪谢,丛公由此威加“三边”。

刘瑾时期,官商勾结,把持盐政,牟取暴利,致使“引利皆归于权右”。“及公来”,整肃军纪,统一政令,统一市贸,严惩不法,从而使臣属“无敢私谒商通,而事乃济。”此后,“诸有补于边储者,皆一一条上行之。”从而使边境市贸井然,物给丰足,百姓乐业,军心大振,边防愈加巩固,胡寇愈加闻风远遁。丛公由此军民爱戴,声望日隆,威震三边。

丛兰为人沉稳,富有谋略,致力军备,屡建奇功,中都一带盗匪群起,官军守将纷纷败北,满朝文武惶惶不安。危难之际,群臣举贤,首推丛兰,正德帝遂“亟召公巡抚庐、凤、滁、和”等地。丛公到后,一边广施仁政,广济灾民,安定地方,一边加强军备,步步为营,对敌展开部署。丛兰率兵抵达凤阳,此时贼已压境,丛兰遂督吏士防遏沿河诸渡口,准备迎战。顷刻,警报至,丛兰即躬擐甲胄,身先士卒,奔走邀击。在丛公冲锋陷阵的激励下,将士人人奋勇,个个用命,直杀得天昏地暗,经过数度激战,贼寇渐渐不支,不久便全军溃败,狼狈逃窜。此役共俘斩三千余人,溺而死者数万,赈济所全活者又二万六千八百余口,抚释协从男、妇六百人。

捷报传至京城后,举朝欢庆,正德帝遂赐敕奖励,赉以金帛,等到秋天九月班师回朝时,当地老稚攀留满车,下为立生祠。王师凯旋后,正德帝出宫相迎,还朝论功,又升一级,荫一子,为太学诸生,加赐金帛羊酒。同时召集满朝文武宴于礼部,大肆庆贺。

蒙古小王子率军大举南侵,蒙军压境,边关危急,武宗加封丛兰为右都御史,并敕命其总制宣、大并山西偏头、宁武、雁门等关军务。丛兰从而成为统兵抗敌、节制边关五路兵马的总督帅,临危受命,手握重兵,深感责任重大,深恐有负圣命,即上疏请辞帅印,分减兵权,武宗不允。丛兰又再次上疏请辞,武宗又不允。

丛兰来到边关后,即四处巡视,查勘敌情,整修军备,并令内地军民各筑堡入保,亦如塞下,在整饬边备的同时,丛兰还严号令,明赏罚,从严治军,从而使边关将士,在丛兰的精心治理下,边关各镇一时众志成城固若金汤。为了消灭蒙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根除边患,丛兰坚壁清野,固守不出,一再示弱。

在丛兰骄敌深入之计下,蒙军不可一世,疯狂入侵,一再深入,见战机已现,奋然谓诸将曰:“贼志骄矣,取威服远,机不可失也!”。在丛兰的督阵指挥下,边关将士一拥而出,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