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公听后非常高兴。他对中军佐士燮道:“爱卿啊,元帅说你立了大功,寡人真的很高兴。”
士燮谦让道:“主公,正如元帅所说,这都是主公教诲有方,将士奋力拼搏的结果。
臣只是严格遵从荀庚将军的命令,要求臣严格按照郤克元帅的指挥,这才取得战争胜利,臣何功之有啊?”
荀庚就是晋国先中军将荀林父的儿子,如今是上军将。
这次鞍地之战,荀庚根本没参加,但上军佐士燮作为荀庚的副手,在这里还是把功劳加到了荀庚头上,令荀庚听后是非常满意。
士燮这番谦词,更令晋景公高兴。是啊,自己的爱卿们如此谦让,晋国还有何忧?
然后晋景公再公开表扬了栾书,栾书答谢道:“主公,这都是主公的功劳啊。
要说臣等有些微末之功,那也是元帅的领导和士燮的直接指挥有方,再加上将士不惜命才得胜,臣不敢言功啊。”
栾书是下军将,这次出征,晋国六卿就出了中军将郤克、上军佐士燮和下军将栾书。
从六卿排名次序上讲,栾书在士燮之下,所以他说了士燮的直接指挥有方。
晋国取得了一场大胜,可谓是泄了八年前在泌之战中败给楚国的一口恶气。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晋国上下欢欣鼓舞,尤其是指挥这次作战的晋国三位将佐的互相谦让表现,给晋军极大的鼓舞。
晋国公卿大夫们如此有礼,但晋景公却要搞一出非礼来了。
晋景公也算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国君,论功行赏完毕,他就派了任务给大夫贡朔:
“烦请爱卿去朝见天子吧,就说蒙天子鸿福,晋国在讨伐齐国战争中取得大胜,前来献捷。”
前面我们讲过,献捷,就是向天子报告战争胜利并献给天子战利品,如奴隶俘虏财物战车等等。
这往往是一个肥差,巩朔兴冲冲出差去了。但没想到,通报后,天子周定王派了单襄公来见巩朔,表示天子不愿接见。
单襄公正色对巩朔道:“蛮夷戎狄,不用王命,沉溺酒色,毁坏法度,因此天子命令诸侯讨伐,得胜归来才有献捷一说。
献捷,天子亲自受捷并且予以慰劳,这是为了惩罚不敬,奖励有功。
但是,同姓兄弟之国,异姓甥舅之国,如果出现败坏礼制之事,诸侯奉王命讨伐,得胜不需献捷,向天子报告即可。
这正是天子倡导的要尊敬亲近、禁止淫邪。
但齐国是甥舅之国,是先太师姜子牙尚之后,难道齐国真的已经成了蛮夷戎狄之国了吗?或者说,齐国放纵私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吗?
如今叔父取得伐齐之战胜利,天子虽然很欣慰,但叔父应该至少派一名由天子任命的卿大夫来向天子报告,这才是符合礼制的。
如今叔父派了您巩朔前来,巩朔并非天子任命的卿大夫,献捷又违背先王的规矩。天子哪敢废弃先王的规矩而接受呢?”
巩朔羞惭不能答。
周定王呢,其实他派单襄公对巩朔说那一通话,内心也是纠结的。
天子礼仪不能废弃,周定王断不能接受献齐捷。所以他在明面上要把道理对朔讲清楚,这是天子之威仪。
但周定王心里更是清楚,晋楚泌地之战后,如今天下诸侯基本都依附楚国去了,只有晋国是始终如一把自己当天子。
这次晋景公派巩朔前来献捷,虽有违礼仪,但说到底是尊重王室。
自己这一顿说辞下去,不知道晋国人会怎么想,所以周定王必须向晋国使者巩朔表达足够的善意。
如何表达呢?
周定王事后安排了隆重的接待,在技术上作了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