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月,恭愍王又派典法判书李子松出使元朝,献上从红巾军那里缴获的元朝玉玺和金宝等战利品。然而,奇皇后一直对恭愍王杀害哥哥奇辙及其家族怀恨在心,再加上在元高丽人崔濡的怂恿,元顺帝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二月宣布废黜恭愍王,另立恭愍王在元朝的堂叔德兴君塔思帖木儿为高丽国王,元丽关系再度紧张。
红巾军败走后,近臣金镛嫉妒将领们的功勋,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矫旨命安佑、金得培、李芳实三将杀死总兵官郑世云。恭愍王听说此事后追究三人擅杀大将的责任,安佑第一个回到福州行在所,金镛不等他解释就把他杀死;其后李芳实、金得培相继被杀,观者无不哀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恭愍王还都开京,于二月十二日驻驾开京郊外的兴王寺。闰三月初一日拂晓,金守、曹连等50余人闯入兴王寺,欲弑恭愍王,宦官安都赤代恭愍王被杀,恭愍王则被另一宦官李刚达背负至明德太后洪氏的住房。随后崔莹等平定这场政变,但恭愍王最器重的大臣洪彦博在这场政变中丧生。事后发现主谋为金镛,恭愍王先是把他流放到密城(今韩国密阳),然后派人审问并处死他。经过四将被杀和兴王寺之变后,恭愍王的亲信大多死亡,金镛死后,恭愍王甚至为之流泪,反复叹息道:“还有谁能依靠呢?”并下令不再追查金镛同党。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五月,元顺帝废黜恭愍王的圣旨正式传达到高丽,恭愍王又一次面临重大危机,命令加强对元朝的防备,处死了被视为元朝内应的大臣朱思忠。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初一,崔濡率一万元军护送德兴君跨过鸭绿江,先打了胜仗,占领宣州(今朝鲜宣川),朝野震动。崔莹和诸将分军在獭川击败了元军,并让兵马副使安柱向恭愍王报捷,恭愍王很高兴,赏赐了安柱一匹马两锭银。东宁路万户朴伯也大举入寇延州,崔莹派遣手下将领击退元军,元军只剩十七骑而返。同年秋,孛罗帖木儿入元大都,奇皇后失势,元廷才恢复了恭愍王的王位,并将崔濡移交高丽,恭愍王处死了他。恭愍王接着派金庾向元朝索要德兴君,元朝以德兴君有背疽为由暂缓移交事宜,直到元亡都没有移送高丽。
继续阅读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怀孕中的鲁国公主病重,恭愍王下令赦免除了斩、绞二罪外的所有犯人,但公主还是于七天后不治身亡。这对恭愍王又是一个沉重打击。经历种种内外变故后,恭愍王日渐消沉,不再是初年锐意图治的君主形象了。
四、任用辛旽
恭愍王王祺即位后,高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高丽才稍微安定下来。然而,长期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已经使高丽社会极度疲敝。张士诚派去高丽的使臣所见的情形是“鹿走荒宫乱寇过,鸡鸣废馆行人次”,连首都开京都如此荒凉,整个高丽社会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尹绍宗上疏指出:“国家自庚寅以来,东御倭寇;丙申以后,北御鞑靼(元朝)。己亥辛丑之战(抵御红巾军),吾民死亡者大半;不三年,又有癸卯之乱(抵御元军),死亡又倍于辛丑矣。己亥以至于今十五年间,水旱相仍,饿莩相望,民之存者,仅十之一。”
在这段克服动乱的过程中,产生了280余名功臣,赏赐了结田地和2635口奴婢。这导致了功臣势力尤其是武人势力的膨胀,王权则有所削弱;而地方上农庄盛行,国家控制力下降,这与恭愍王即位初年以来实行的改革初衷显然背道而驰。此时,恭愍王已经厌倦了出身世家大族的大臣,认为他们盘根错节,互相包庇,不可能支持他的改革;而“草野新进”和儒生则乳臭未干,且喜欢结交权贵,也不可用。在此情况下,贱民出身的僧侣辛旽因“离世独立之人”的身份而被恭愍王所相中。辛旽面对恭愍王要他掌握国政、重启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