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0758章:军吏卒(3 / 6)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羽分庭抗礼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胜出,坐上了皇位。而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原因在于他善于用人,不过在他的核心团队中,我们发现除了张良、陈平等少数一些人是后来加盟刘邦团队的,其余大部分都是刘邦早在沛县时结交的“狐朋狗友”。

刘邦的这些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呢?在沛县这个小县城里,有的算是有点头脸,比如县主吏掾萧何,也有在县衙基层的,比如养马赶车的夏侯婴。有些只是贩夫走卒之流,像樊哙以杀狗贩卖狗肉为生。还有一些没什么正经营生的,像周勃整天吹吹箫,偶尔也去人家丧事上吹一吹。总之,刘邦这些朋友当中,大多数都是不被人看好的,可就是这样一帮“狐朋狗友”,在刘邦起义之后,却个个都成了治国统帅的人才?这是为何呢?

其一,这群人,看似“狐朋狗友”,却个个不简单。首先那刘邦来说,他只是一介亭长,却能结交上县衙的萧何以及典狱长曹参,还能跟县领导的司机夏侯婴走得很近,说明刘邦这个人的交际能力十分地强。关键他还能让这帮朋友都死心塌心的信任他,这就很厉害了。

而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份卑微,但是却都不是等闲之辈。诸如樊哙,别小看他只是个杀狗的,他力气很大,而且勇猛过人。

单凭这一点,他当一个将军也就不在话下了。萧何也是如此,虽然县衙的一个官吏,但是他却写得一手好公文,而且擅长管理。

其二,起点不代表终点。

刘邦这些亲友当中,他们的起点确实很低,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开始的时候也没见过什么世面。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期的发展,毕竟没有谁生下来就会干所有事,打仗也是一样,刚开始没经验,只要多上战场打几次不就会了嘛。

樊哙、周勃、卢绾等人刚开始确实不怎么懂打仗,但是时间一久他们在实战中就学会了,满满的自然就成将帅之才了。

再加上随着刘邦势力的扩大,不断的有新人才加盟,诸如张良、陈平等人,在这些高素质人才的熏陶影响之下,很容易带动整个刘邦集团素质的提升,如此一来,不断的学习改进,再普通的人也足以逐渐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将领了。

其三,时势造英雄。想要取得成就,自然跟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时代的浪潮。若关羽、张飞没有生在汉末乱世,那么他们也就没有机会一展身手,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成了流传千古的人物了,恐怕他们一辈子也只能是个卖枣杀猪之流了。刘邦和那帮沛县的朋友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生逢乱世,是被逼无奈才走向反抗暴秦道路的。但是反过来想,若不是他们生逢乱世走投无路,他们怎么会有机会建功立业,怎么会有机会强大自我最终封侯拜将,成为西汉开朝功臣?

反倒是这种绝境造就了他们,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潜力,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最终让他们成为了治国统帅之才。

两千多年来,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于刘邦为何能取得楚汉之争最终胜利的原因分析,从未停止过。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要数对刘邦的点评,他老人家的点评从本质上区分了刘邦和项羽、陈胜他们的区别。

众所周知,很喜欢读史,他一边读还会一边对历史人物的行事作风进行点评,以警醒自己以史为鉴,在提到刘邦的时候,说了这一番话:“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正因为刘邦比其他诸侯们更懂得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了解老百姓的心理诉求,所以他在处理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时,也就比其他人做得更加让人满意。

打个比方,某年某地粮食歉收,需要朝廷拨款赈济,这时让刘邦和项羽来处理这件事,刘邦很容易便可以依据当地土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