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0768章:座上客(5 / 7)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天子由曹操迎回许昌,而凉州势力随着自相残杀,逐渐消散。身为凉州人的贾诩举目无亲,只好去投在华阴的同族——段煨了。

段煨其人呢,其实也算是个好官啦。懂得安境种田保民,在乱世之中守护着自己的平静。然而最大的缺点就是——妒贤嫉能。贾诩一来,他就担心这位能力超强的老乡会抢自己的基业,于是把他当成祖宗供起来。这让贾诩很不安。

因此在张绣屯兵宛城后,贾诩便立刻去投张绣去了。有人问他:段煨待你不错啊,你为何要走呢?贾诩道:煨性多疑,我去则喜,又喜得外援,则家中妻子必俱全矣。从结果来看,对于向段煨这样的普通人。

贾诩的人性分析还是很准的。之后,段煨确实一直照顾其亲人妻子。因为他不是李郭那样的亡命之徒啊。最重要的是,面对别人的排挤,贾诩并没有哀天怨地,或者像晁盖那样灭了王伦,鹊巢鸠占。你不容我,我走便是。

有能力的翩翩君子,又怎会把那些潜规则放在眼里呢?投靠张绣后,贾诩有过一段时间的如鱼得水。初占宛城的张绣也不过30来岁,还是个热血青年,他对贾诩的到来很高兴。”礼甚重“。毕竟两人也都曾是西凉系(张绣的父亲:张济是董卓的部下。)

而贾诩也认为找到了安生立命之处,想好好干下去。不仅主动出使刘表,化解了与南方荆州势力的矛盾(张济是在与刘表的争斗中战死的)。还与张绣二人一文一武,在宛城巴掌那么大的地方内修政理,外御强敌。居然在曹操、刘表这两大势力中间经营了不少年。

但为啥之后还是降曹了呢?我想,这也是天下大乱时,弱小势力的无奈吧。这里有一段小插曲。贾诩出使荆州时,受到了刘表的热情招待。但他对刘表的评价并不高,说,”(表)平世三公之才,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当然了,这也只是个人看法。历史上的刘表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正所谓民能”安居乐业“,士能”各安其道“。不仅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还两次为张绣抵抗曹操提供了支持。可无论怎么说,曹操一伐张绣时,二人二话没说立马就降了。

这里面的情况谁又知道呢?估计也就觉得刘表是个“座谈客”,是真的不行吧。而且,贾诩劝张绣第二次投曹是有时机选择的。啥时机?官渡之战曹袁对峙期间。要知道,当时天下有一大半人不看好曹操。曹操手下也有一大半在与袁绍在通书信。

但当曹、袁两家使者同时到宛城的时候,是贾诩坚决地把袁使赶走,转过来却帮张绣分析。他说:其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政治正确。其二,袁绍实力强,我们去投靠多半会被轻视。曹操实力虽弱,我们去了相当于解燃眉之急,一定会受到重用的。

其三,一个人的志向远大,一定会有容纳私怨的海量,向天下人昭显他的仁德。因此问题来了,如果说贾诩真的是见利忘义的人,为何不劝张绣去投实力更强的袁绍呢?三观正,识事务、懂人性。一个聪明人为什么又不能成为一个好人呢?

当然了,第二次投降时,张绣与曹操已经有了杀子之恨。其结局也似乎有些打脸(张绣最后是被曹死的)。可在当时的情况下,两大势力都在吸纳各中小势力,得道多者,能多一分便是一分。

曹操有霸王之志,“不杀一人而绝天下”同样也是情真意切的啊。有人说于禁是曹家外姓第一将。私以为比起张绣的待遇那是差远了。张绣归附后,封杨武将军(中将),食2000户,远超曹氏亲将甚至是曹丕、曹植。

当时排名第二的夏侯惇也不过700户。此外,“为子均娶绣女。”曹张两人还互通了亲家。贾诩本人也被封为冀州牧(遥领)。这本来也是一个被重用的结局啊。谁会料到曹操的内心是如此的阴暗与反复呢?

站在上帝视角看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